close








話說這個insider outsider理論是大學時期在人類學以及田野調查課程上學到的,不想說太多艱澀的理論,就簡單說明吧!


畢業後的那個暑假,應老師和助教的邀請,到雲林的口湖跟二崙各住了一陣子,以駐地的方式做田野調查。
這期間,我們必須觀察、訪談、參與並記錄這兩個地方的風土民情。老實說,雖然上過田野調查理論,也曾實地操作過,但仍是個大菜鳥,還記得當初老師發的訪談表格中,有一格是要記錄當地於民俗節慶時會吃的特殊食物。
 
 

菜鳥如我們,一開始是這樣問的「你們過年(或其他節日)會吃什麼特殊食物嗎?」  


這個問句乍看之下沒有問題, 但是,「特殊」這兩個字由誰來定義呢? 


如果我問你「你覺得你們家的年菜有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嗎?」你會怎麼回答呢?

「我又沒吃過別人家的年菜,我怎麼知道我家的年菜哪裡特殊?」或是「沒有啊,沒有什麼特別的啊!」

而這個回答,就是標準的insider,是啊,如果我沒有比較的對象,我又如何會知道,自己與他人有何相異之處呢?

而我們這些做田野調查的,就是要去找出這些差異,並將其記錄下來,所以,我們就是outsider。

老師總是對我們耳提面命,當然要跟居民們「搏感情」,但是,切勿忘了自己的立場,成了「在地人」而忽略了許多該被觀察的事物。  
 






現在的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個outsider,是個在這個蕞爾小島上做田野調查的人類學家。

應該是從日本回來後吧,一直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但我明明也好好地生活在這裡啊,一起罵著萬物皆漲唯獨薪水堅持自己的立場,堅持不肯隨之起舞,也開心地旅遊各地。但,我好像戴著一片名為「日本」的鏡片在看著呢。

當然我也不是絕對的哈日派,我也知道日本冷漠、表面功夫、以及壓力大這些事,但回台後,總是很想念那裡的秩序。

真要說的話,最不習慣的莫過於「看新聞」這件事了。

回台看新聞時,總是不知道該把眼睛放在哪裡,以下面這張圖來說,周圍的跑馬燈"們"家上主播正在講的,畫面中同時出現四則新聞。我們真的對於資訊有這麼渴求嗎?最不能適應的莫過於有時候發生大新聞如風災時,主播講的是任何一則無關的新聞,可能是菜價漲或是哪裡困住了一隻小狗所以出動了消防隊甚至是美食新聞,但背景不斷播放著的卻是濤濤洪水奔流的影片。

資訊爆炸或錯字多也就算了,常常出現一堆網路抄來的新聞「網友說...」、「網路爆紅的影片」,果然是「記者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然後常常出現一堆錯誤資訊,比方說我曾經連續兩天看到新聞在播一段影片是介紹在台灣「打工度假」,結果內容出現的根本就是「打工換宿」,還有一個民宿老闆娘現身說法,說她N年前曾經到日本農家打工度假有很好的經驗,所以回來後也想起而效行。立意很好,但以老闆娘的年紀看起來根本就搭不上前幾年才開放的「打工度假」列車啊,她說的根本是WWOOF( 是沒有金錢交易的地方,是將「勞動力」與「食宿」相互交換的組織。 )!拜託老闆娘自己口誤(或搞不清楚),記者也查證一下啊!

最不喜歡的就是搞不清楚定位,自以為是旅遊/美食/時尚/搞笑節目。昨天看到某記者到芭樂園去採芭樂(這難道不是旅遊節目該做的事嗎?),先請農友介紹了一下他種的芭樂品種及特性,接著記者問「剛從樹上摘下來的可以吃嗎?」不然請問是需要蒸過還是大火快炒嗎?記者請農友啃了一口後


「甜嗎?」


關電視(記得要拔插頭才省電喔^.<) 

  
 
 



  




 所以,請大家愛看會播報文化/庶民/經濟/國際等議題的公視新聞。






順道一提,日本的新聞畫面也很乾淨,乾淨到連現在時刻都沒有,但是會用大標跟小標清楚告訴你現在播報的新聞關於什麼、進度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thar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