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阿,已經被執行了,這個動作。


但是這是一篇毫無章法可言的文章,
純粹在執行這一陣子的碎碎念而已,
請別認真看待。


 有很多人問過我,包括同事及主管在內, 
「在工作上有受到什麼委屈嗎?」 
嚴格說起來其實沒有,
還有人很異想天開的問我是不是「宵夜事件」的關係,
說真格的那件事我真的有嚇到,不過也不到離職的地步。 


說來算幸運吧,大部分的同事人都很優,
從未滿十八的建教生到四五十歲的房務阿姨,
當然也是有比較受不了的類型,
經典的是愛把情緒帶進工作然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某主管, 


但我愛死了,經理。

怎麼說呢?
從來不擺架子,
而且口無遮攔的聊起所有的事情,
也不避諱自己「燦爛」的出身。
什麼事都可以聊,所有人都對我的辭職力挽狂瀾,
他亦不例外,
卻在我的說明之下宛如摩西分開紅海一般,
獨排眾議簽了我的離職申請書,
真的服他,經理。



要說跟公司有關的話,我想是制度的問題,
我不認為一個公司要強要壯,一味的擴充硬體便能茁壯,
這個公司展現出強而有力的野心不願屈居老二,
灑了大筆的銀子裝潢、異業結盟、炒熱商機,
卻唯獨在人事部分小氣,
不說我,就連我們櫃檯的主會,月薪不過兩萬三,
我知道薪水不是王道,但這裡我看不到學習的機會,
這裡所學到的東西都是經驗法則,
不需要學歷不需要智慧,
可是我認為當一個公司致力於讓員工學習時,
這個公司才有成長的空間。 



這個連假連學習都不願給的公司,
說真的我不願看好。



所以好多人說我是草莓。 



因為這樣因為那樣所以離職,
三人成虎,我也差點要被說服了。



 那又怎樣? 


我不是一時的任性,就算是任性,
我也想把握這得來不易的任性,
做一個真正想做的我。 




你知道的,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




這陣子,看了巴黎藍帶廚藝學校日記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兩本書,
阿呀,不是說我想去當廚師啦,
只是,我很佩服放下一切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
那是真正的勇者。



我不知道文資系的夥伴看到「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這個書名有什麼感覺?


作者莊祖宜就讀於紐約的文化人類學研究所,
力拼論文之際,跳槽進鍋碗瓢盆中再也不回頭,
卻以人類學家的角度撰寫這本「田野筆記」,
第一手的眼界加上鮮活的文字,
真實地呈現了與熱鍋相伴的世界。



另外,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的這句話著實讓我會心一笑, 『「以前每次跟人家說我是念人類學的,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好深奧哦!」口氣中夾雜著景仰、不解與同情。』

真想大笑三聲後拍拍她的背嘆口氣說聲「我能體會」。




私以為文資系的訓練並非花瓶,
剛進櫃檯的我,也曾試著以outsider的角度看事情,
卻發現太危險,因為我抽離了應該要貼近的這裡,
我改以當初實習的心態應戰,
的確讓事情變的簡單許多,
文筆不好,沒辦法簡單扼要的說出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只是想說「文化萬歲、文資萬歲!」XD



前陣子的義大利美食科技大學學生來台灣進行「慢食之旅」的新聞有人注意到嗎?
我當時就很感興趣,
看過謝忠道的「慢食」嗎?
說真的我會買一本來收藏,
寫得真是深入淺出鞭闢入裡卻絲毫不枯燥乏味,
剛好莊祖宜的部落格也談到了這次的「慢食之旅」,
(建議從「台灣慢食之旅」這篇開始服用)
看到「慢食之旅-2」這篇文章,
我真的感動到眼眶泛紅,
都說食物是「地方性無形文化資產」的最佳代表,
偏偏重視及傳承的人越來越少,
每次看料理東西軍時總對「今日特選素材」瞠目結舌,
感動著有人為著看似平凡的佐料或是食材而費盡心力,


因此看到這篇文章,
心中隱約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悸動,
你知道的,我們愛上的不只是味蕾上的美好,
更是美味背後的意涵與傳承,那才是寶。



今天也跟楊教授聊起紅茶,
不管味道上的差異,
在我來說,那全是「文化產業」,
喝進去的,全是歷史的累積與「生命的厚度」。





恰巧,今天在cookclub看到

□ [問題] 請問臺北哪邊有賣西瓜綿呢?

這樣一篇文章,


你知道西瓜綿(西瓜泥)嗎?
吃起來跟菜脯之類的漬物有幾分類似,
帶點鹹鹹脆脆的口感,煮湯炒菜都可口,
在「那」之前,我們壓根不知道這東西,
但現在看到西瓜泥這名詞,
便想到黝黑的瓜農在颱風天後看著泡水的西瓜園,
無語而小心翼翼地拾起尚未茁壯的小西瓜,
帶回家用大甕醃漬起來的畫面。


那是一種不怨天尤人、惜福愛物的珍貴情感
更有其在地性與文化背景。
其實,不簡單。





呵呵,從離職開始談,天南地北的醉了起來,
當你看完這篇喃喃自語,


我的暑假開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thar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